2011年1月3日 星期一
電資病事件
電資病毒 2022/2/22 文/施建伍
電資病毒是在2012年末被發現的一種新型病毒。之所以被命名為電資病毒,乃是因為此病毒是透過電子與資訊的方式進行感染。是一種超越人類認知的全新概念。其生物結構與以往所認知的生物結構(DNA即去氧核醣核酸)不同,除了在醫學方面成為一種全新知識之外,也造成了生物界一個極強大的震撼。當然,其影響亦擴張到整個世界,目前統計全世界已有2/3的人感染。
電資病毒之所以被生物界定義為全新物種,乃因其生物組成方式為 CRNA (學術界暫稱)。是一種以 “程式語言所架構的核醣核酸聚合酶”。核醣核酸是一種遺傳訊息的紀錄方式,可以將其想像為紀錄生物所有訊息的資料夾,CRNA則是以程式語言(程式碼)的書寫方式進化而成的,其中的遺傳訊息片段全部都是由程式語言所架構出來。一般,在生物界中為人所知的RNA即是病毒(僅以RNA方式存在),更複雜的如動物人類等等,則是以DNA的方式組成。最震撼世界的,是電資病毒以一種 “程式語言” 的組成方式,透過 “網路傳播” 的途徑,感染並突變至 “現實生活”。是一種連接 “資訊世界” 與 “現實生活” 的全新物種。
第一位被發現的感染者是台灣某高級政務官員,經過研究與調查是其女兒在接觸電子相關資訊物品時成為帶原者,並透過接觸傳染的方式傳染給該政務官員。其他國家亦有類似病例,但最早發病者位於台灣。目前學界已排除是由台灣傳染至其他國家的可能性。因電資病毒能夠共通存在於網路世界與現實世界,因此在廣大的網路世界裡,無從查跡。
電資病毒的感染方式如同一般病毒,將RNA內所含資訊進入細胞內複製原本遺傳訊息並更改自身遺傳訊息造成感染。所知傳播方式是經由網際網路的網路孔與網路線,再經由人體觸摸後進入人體感染。而被感染者即具有帶原能力。電資病毒進入體內將自動進行轉碼,成為一種現實生活中可被觀測的生物體,再藉由觸摸的方式進行傳染。目前已知的感染方式,僅限於電子資訊用品的 “觸摸傳染”。例如使用鍵盤、滑鼠,與智慧型手機等等。已確認內含程式晶片的電子用品都會感染,甚至如微電腦控制的汽機車乃至數位相機。而也確定不含程式晶片的用品不具傳染力,例如傳統機械式相機、生活中正常碗盤等等。另外,電波的方式也會進行傳染,因此目前世界各國已禁用無線電。
電資病毒進入人體內進行遺傳訊息轉譯之後,會產生各種不同的變體,目前學界已知變體有1,772種,似乎還在增加當中。變體會造成各種程度不同的症狀,但主要變體之目的,據學術界觀查應該是為了 “躲避防毒軟體”。
目前已觀測到電資病的症狀如下:LOOP(重複發病前12小時內所做的動作)、意識電波化(意識會被電波侵入,例如廣播電台與電視手機訊號等等)、失語症、嚴重者還會出現腦部格式化(完全失憶)。均對人類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例如意識電波化即腦部中某部份格式為電波接收晶片並接收空中傳送各種電波,因此患者會出現意識混亂的現象;而藉由特定電波頻道所傳送的例如國家機密等資訊亦會因此而洩露。
電資病並不足以致死,科學家在2013年中即發現如何有效控制電資病的病情。由於電資病毒本身是以程式語言構成,因此可以在人體植入一種以電資病毒為主體的生體醫藥,內含的電資病毒由一連串近似防毒軟體般的程式構成,將可以防止電資病毒的發病,並將已感染的遺傳訊息組外圍加上一層防護碼,以阻斷電資病毒進行擴大感染。然而電資病毒本身具有病毒類遺傳訊息轉譯的特性,且其生物性程式語言改寫亦遠超出人類所理解,因此這樣子的 “防毒軟體” 造成電資病毒的大量突變,書寫邏輯不夠完備的防毒軟體在植入體內三個小時內會被電資病毒重新改寫,並成為全新的兩種病毒碼。初期醫學界與科學界的實驗體,即造成了現成多達1,772種變體的狀況。
雖然不致於致死,且僅管症狀造成了人類生活極大的改變與困擾,但學界有更大的隱憂:例如CRNA進入生物體結構之後對生物體本身DNA碼的改寫與結合,是否有可能形成另一種型式的生命體?例如生體機器人之類的,而其是否還受人類世界的行為規範所約束?而電資病毒的出現意謂著在網路世界內的程式碼已有能力透過介質躍入三次元的世界,而這是否意謂著在網路另一端是否存在著更高等的生命型式,抑或是二次元的各種程式碼皆有可能透過CRNA轉介的方式成為三次元的生物?
記者Kalto台灣電資病毒研究中心電資病毒史料組採訪報導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